查看原文
其他

湖大人,在国务院!

湖南大学 2020-08-3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湖大青年传媒 Author 湖小青

当湖大人到国务院,

会发生些什么?

今天,让我们来看看,

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

2018级硕士研究生甘畅,

她在国务院的故事。



2019年7月,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甘畅通过“扬帆计划·中央和国家机关大学生实习”选拔,踏上了赴京的道路。


中央国家机关大学生实习计划于2014年由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共同发起,每年从全国部分高校中遴选品学兼优、表现突出、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大学生,于暑期赴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委开展实习工作。


根据共青团中央要求,经校团委选拔推荐、团中央审核,并综合考虑候选人个人学习工作情况,结合岗位具体要求,今年7月,我校化学与化工学院易荣楠、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关沛文、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温铭、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甘畅、法学院陈劲宏5名同学入选。他们于7月15日至8月14日分别前往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国务院参事室、生态环境部、中国日报社进行暑期实习。


(国务院参事室)


五点半起床,七点半到办公室


甘畅实习的地点是在国务院参事室,但是她们的住处统一在中国地质大学,两者间隔三十余公里。因此她每天早晨五点半就起床出门,才能保证七点半准时到达办公室,提前准备一天的工作。当走在上班路上,在西直门前,甘畅常常会关注身边的景象。人们步履匆匆地涌向地铁站,在这个城市里,即便是这样早的时候,仍有那么多人已经醒来,努力着、奋斗着。地铁上,或是打个瞌睡,或是和朋友聊聊天。希望就在这里。我们有这样可爱的人民,勤劳坚韧,乐观积极,永远为明天、为未来而拼搏着。


中华民族千年来,新中国的百年间,这些最平凡的人,一砖一瓦地建设着,以萤火之光照耀着。“我幸福,幸福在我是这群人其中之一。我正在走向国务院参事室的路上,我正在‘扬帆计划’的路上,我正走在梦想的路上。”


(白少帆老先生)


一次采访的准备


甘畅的第一个工作任务是参与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履职轶事实录》的前期采访工作。她即将去采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白少帆先生。此时的甘畅有紧张却不乏自信,有压力却更是决心。这份工作对她来说,是不可多得的机遇和荣幸,是注定会在22岁生命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


为了做好这次的采访,甘畅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她在网上搜索了白老先生的相关资料,品读了老先生写的诗集,此时,她眼前似乎出现了一个饥荒年间受尽不公的弱小孩童,一个奔赴巴黎修习哲学的年轻男子,一个放弃优渥生活毅然回国的学者,一个扎根学术事业的老人。但这远远不够。为了加深对老先生的了解,甘畅特意准备了一个笔记本,梳理了得到的全部信息,从下午抄到晚上,整整十多页,才觉得自己心里有了许多的问题,同时也似乎有一个完整的生命岁月淌在她面前了。

(甘畅与白少帆老先生)


当甘畅一行人走进白老先生的家,白老师特别热情亲切地将她们迎进去,用上好的茶款待来访者,以茶会友的方式瞬间拉近了这群年轻人与老先生之间的距离。采访之前记者们特意将采访提纲给老先生看了,却没想到老先生不仅仅是看了而已,他做了非常充足的准备,甚至将提纲记住了大半。


白老先生半生的骄傲与沉浮都与古音韵学紧紧相连,也始终用他引以为傲的古音韵学助力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行。白老先生一直重复着一句话“台湾回来,我回去。”

走进他的人生故事,甘畅似乎更能感受“热爱”这两个字背后的深意。但热爱这个词太虚,对白老先生来说,祖国于他更像是一种虔诚的信仰。他一直并将永恒地期望海峡两岸,终成一家。即便已经回到了湖南,但采访中老先生的一句话直到现在都在她耳边回响:“我是前辈陆定一先生所说的‘负有特殊使命的中国人’,我的前方永远是祖国首都北京。我是中国人,所以须赴十亿同胞的约会。”


读了那样多,听了那样多,但是听到这句话,甘畅依然热泪盈眶。临走时她对老先生深深鞠了一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从老先生这里她看到了伴随中国走过近八十年岁月的守望者,是怎样的谦逊温和,有着怎样的风骨。

(侯德昌老先生)


采访学术泰斗、文艺大家


之后,甘畅又同几位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的记者前辈一同采访了侯德昌、潘公凯等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这些老先生在中国的文艺历史上都可以说是里程碑式的存在。而去掉学术泰斗,文艺大家的华丽标签,他们也是和蔼可亲的老人,他们真正践行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自己的生命去创作,去研究,把学术做到了骨子里,心怀祖国,把平凡做到不平凡,将工作变为成就,他们就是祖国繁荣昌盛背后那群默默奉献的人。


(潘公凯老先生)

七十年风雨征程,从失落飘零到辉煌昌盛。七十年来,祖国向前走过的每一步路,都是一代人奋勇向前的缩影。“一月以来,我跟随着老先生们的足迹,亲身感受了共和国的沧桑巨变,也深刻体会到老前辈们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初心和情怀。”回忆盛夏,甘畅如是说。


来到这里工作,梳理国务院参事室近十年来的所有新闻报道是甘畅实习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这项工作不仅考验着这个年轻人的严谨细致,也要求她加强对这一领域工作的了解。回忆起这份工作,甘畅依旧热情“这项工作任务让我感受到了公务员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也明白了在政务工作中唯有把工作做得细致周到,才能保证整体工作的成效。”

(甘畅在国务院参事室工作)

“国家于我,是一束光”

实习期间,有一位老师给甘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来自河南农村,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他来到北京求学。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毕业后,他曾遇到很多不可多得的就业机会,但他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国考,选择了这份平凡却神圣的职业。


“我曾经接受过国家资助,那时,国家于我就是一束光,生活在这样好的中国,何其幸运,何其幸福。如今学成,奋斗在国家发展一线岗位上,心怀感恩,丝毫不悔。”


来到国务院参事室后,他仍然坚持早读,笔耕不辍。今年,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为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的一名博士研究生。他从未停止学习,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着自己,初心不忘,奋斗不息,他期待着自己能同祖国一起进步。“这是一份使命光荣的责任,更是我一生无怨无悔的选择。”


“我们生活在最好的年代”


“旧竹扶新竹,吾辈才人出”在与前辈们的交流中,甘畅看到了老一辈们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当然,她也看到许许多多像她一样的青年人,让火热的青春遍地燃烧。这片土地,即便是盖上了层层叠叠的高楼,即便是覆上厚厚的柏油,甘畅仍然闻到泥土香,这是奋斗的味道,是民族建设的根,是中国梦的魂。清晨的公交上她看到满足坚韧的年轻的奋斗者;办公室里她看到清苦却幸福的正值壮年的践行者;采访中她看到心系中华的饱经风霜的引领者。一代代的人,一代代地奋斗,一代代地传承,这是中华的脊梁,是七十年来的中国的骄傲。


“我们生活在一个最好的时代,扬帆计划给予我们青年难得的机会。我们应当感激时代赋予青年的际遇机缘,更应当始终铭记并主动承担所处时代的历史使命。”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社会的每一个个体都是在历史推动下滚滚向前的国家车辙上的螺丝钉,只要是对于国家而言有意义的事,哪怕很小,也要尽心尽责,努力做好。“这次实习更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而这扇窗里,有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山河以及13亿多奋斗的人民。”这是梦想的起点,更是追逐奋斗的开始。

金秋十月,红日正从东方升起,岁月漫长,薪火相传,70年间火炬愈燃愈旺,求知厚积,奉献为公,且看如今,21世纪的青年人正扬帆起航。


- THE END -


来源丨湖大青年

记者丨孙雯捷 温馨

图片丨甘畅     编辑丨孙雯捷
排版丨赵雨晴   审核丨李庭予
     责任编辑丨甘畅 丁慧婷


欢迎您的来稿:hnunewmedia@163.com


精彩推荐

微视频 | 换个视角看我湖

免费抢票!快来看我湖表白!

校史课 | 营救任弼时!湖大法科教授的民国传奇

2金3银1铜!“百国千校”“神仙打架”,湖大实现历史性突破!

硬核!我湖新增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在看”我吗?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